《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後心得(上)—從人氣Podcaster的「英雄旅程」看到象徵與寓意,展開自己的路

前言:真誠而謙遜的分享,創造正和賽局

看完瓦基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可以明瞭他一直是一位表裡如一的人,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可以有目前的成就。

沒有道路通往真誠,真誠就是道路。

這本書就像是瓦基摘錄這幾年他的人生冒險旅途,濃縮其中精華,並且分享給我們。

重點不是他表現得多了不起,而是他把對自己有幫助的,也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成為引路人、而這本書是一本入門指南,讓有心奪回自主人生的人們可以有一點方向、一點鼓勵、少走一些冤枉路,就這點而言,實在很欽佩瓦基的思考態度。

矽谷傳奇創投創業家拉維肯(Naval Ravikant)說:「人生有%99的努力都是白費的…一旦你找到那1%的機會,務必要全力以赴,做出意義來,千萬不能浪費了。」

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賽局、值得為之奮鬥之物是如此彌足珍貴。

瓦基就是基於「正和賽局」,找到並分享他熱愛的價值,也就是「讀書的美好」。他不用玩弄權術、只需要跟眾人共好,所以他的分享只會越來越多,道路越走越寬廣。

這本書裡瓦基會自我剖析、毫不藏私地將他的成功方程式拆解呈現,一步一步引導我們掌握自主人生。

讓我們來認識瓦基、了解這本書最有價值的概念與我的綜合評價,也會與你深度介紹本書所討論、有關啟程打造夢幻工作的前幾個步驟

人生道路與選擇

誰是瓦基?


綜合評價:瓦基個人的「英雄旅程」,鼓舞眾人內心的熱情與盼望

我真的好喜歡瓦基的這本書,事實上,引領我開始架設部落格的榜樣人物,就是瓦基,所以我會以「英雄旅程」來類比瓦基的這本半自傳。

什麼是「英雄旅程」?

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是一種神話學研究中的敘事原型。研究者發現、跨越種族與文化的各種神話故事中,圍繞在英雄周身的故事有其相似的元素與脈絡。

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在他1949年的作品《千面英雄 (1949)》提出了英雄旅程公式,他在其中描述了基本敘事模式:

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冒險進入一個非常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雄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和他的同胞共享利益。

英雄旅程是我們眾人潛在的夢,所以可以跨越時間跟距離而被訴說、在每個夜晚召喚著我們心底的感動與熱情。

瓦基在他的閱讀心得分享中有提到,他的部落格首頁的設計,就是參考了英雄旅程,而這位英雄即為使用者本身。

因為我們心底都渴望改變、迎接冒險、戰勝低谷而凱旋歸里,瓦基正是提供了他的真實路徑供我們參考。

英雄旅程

本書結構介紹

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首尾呼應。

書中既有瓦基的真人事蹟(尤其是那些姿勢不太好看的珍貴嘗試),也有瓦基身為專業說書人多年來累積的滿滿名人金句與心得。

這本書將打造夢幻工作的行動計劃分為14個不同的步驟,但其中又可以分為五大主題,對應瓦基的成長飛輪:

一、畫出專屬你的人生地圖—尋找方向與意義

二、先想像終點,才能規畫路徑—設定目標與階段性任務

三、保持動力的三種方法—維持熱情,持之以恆

四、啟程後的循環式優化—回顧檢討與面對挫折

五、遇到叉路的選擇與勇氣—階段性的抉擇

上述五個區塊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環,也就是從認識自己、制定目標開始(一與二),藉由保持動力的三種方法去落實微型任務(三),將每次的行動結果紀錄並且檢討(四),進而調整階段性目標,勇敢做出不同的選擇(五)。

每一次的迴圈都有類似的系統與架構,但是起點改變了,比前一輪再優化了一點。

上述的成長飛輪架構也呼應了瓦基於書中第四章提到的PDCA循環式優化的概念,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介紹。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中,瓦基的成長飛輪
瓦基的成長飛輪,擷取自原書

瓦基的成長飛輪與英雄旅程的迴響

以本書的結構來看,打造夢幻工作的過程其實就像是一趟英雄旅程,所以在閱讀本書時,我腦海裡就不禁想到許多有關《千面英雄》的內容。

我們會接收到一個挑戰、啟示、或神諭,那是超脫於舒適圈之外的渴望,引導我們想要往那個未知的旅途前進。這是從認識自己當中所領略到的呼召。

知道最終目的了,英雄會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他可能會有一位完成過旅程的導師來引導他,幫助他謀略策畫,也可能教會他如何臨機應變、隨遇而安(你可以把瓦基當成這一位角色,這是設定目標)。最終英雄會獨自堅定著意志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他會有一個牽掛、或是願景支持著他,那是他心中的溫柔,可能是家鄉需要幫助的人,或是一段感情,一顆平息不下的個人野心(保持動力)。

在路途上他會遇到機會與命運,因著他的抉擇,可能會遇到貴人幫助、也可能落入險境,但無論如何英雄會直面挑戰,而不是故步自封,也總能從這些困難的情境中成長,生命被支持而獲得改變(面對挫折,回顧與檢討,學習成長)。

當英雄取得改變、打敗大魔王、贏得桂冠後而回歸時,他要做一個選擇。他要依附回原本的生活,還是帶著眾人一同改變?或者,他要帶著眾人的祝福,朝著下一段冒險繼續前進?(叉路前的選擇

我認為,做這樣的類比最重要的是了解:改變與回歸

英雄從已知進入未知,就如同選擇跨出舒適圈,而他會歷經挫敗、從苦難中淬煉成長、克服這一次的冒險,但最終他會回歸已知、回到他當初冒險的初衷,讓他新獲得的力量可以改善原有的生活,也成為下一次冒險的底蘊。

人生的重大選擇也是如此。那些巨大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敢跨出舒適圈去面對、反省,做出改變,那我們只能停留在已知領域,看著別人出航冒險或歸來。

就算我們做出改變了,踏上旅程,如果沒有將所學帶回、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應用在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也是揮拳打空氣、像唐吉軻德衝向巨獸一樣。

所以我們有了瓦基的這本書。

那我們要如何展開自己的冒險呢?我們有需要這場冒險嗎?

揚帆啟程

啟程—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一座燈塔,可以指出人生當下的定位跟未來的方向

人生在世,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認識自己?自己好像是一團迷霧,隨著時間不斷在變化。

我是誰、我在做什麼、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這些問題有時會思索到,但隨即被眼前急於解決的問題與社交媒體拉走注意力,從來沒有好好的被解答過。

有什麼事情比認識自己更重要呢?

這個時代資訊充斥,有好多人在急著告訴我答案,告訴我責任怎麼盡、日子怎麼過、錢要怎麼花。

就好像空有一張精細的衛星地圖,有無限多個景點與路徑,但我不知道自己在地圖上的何處,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處。


要如何認識自己呢?

找到可以讓自己充滿生命力的事情,並動手去做,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人

瓦基

實踐自己的熱情,就能成為一個對世界有貢獻的人,而熱情往往是被壓抑與否定的、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而被遺忘。

熱情可能是你所喜愛的、甚至是你所擅長而樂此不疲的,如果能靜下心來、重新回到小時候,也許就能找到曾經單純的快樂。

瓦基藉由廣泛學習與閱讀,開拓眼界、進一步了解自己。比如他提到《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中的練習,就包含了瞭解自己的興趣、擅長的領域、與自己的多重角色定位。

瓦基找到人生中自我實現的目標,也就是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這樣人生的理想與抱負可以與職涯發展吻合,讓工作本身充滿意義,給人無窮的動力。

認識自己的最主要目標,就是讓我們的「人生目標」和「職涯抱負」更協調且一致

瓦基

為什麼要主動定義人生?

怨天尤人與被動等待,會讓我們錯過無數機會,主動積極才能為人生創造希望。

我也常常困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尤其是快要畢業、剛出社會那幾年。我想著:人生就是這樣了嗎?就是要去回應與滿足社會的期待?那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些問號隨著「社會化」的進程而被深藏在疲憊、焦慮、無數個埋怨與自憐的背後,眼前等著被解決的的問題與情緒滿山遍野,好像這樣子就可以不用去面對與回答我生命的問題。

「因為這個世界對我如此不公平,所以我沒有力氣再去回答。這是環境的錯。」

「我已經努力過了,但這個社會不回應我的夢想,所以為了生存、我不得不成為我不喜歡的人,接受他人給我的定義。」

「沒關係,大家都是這樣。」

這些謊言與彆扭就與我相伴,成為巨大的負擔。

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你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

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

也許只有山窮水盡走一遭的人才能體會,人生的希望與花火是如此重要、鼓舞人心,而且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奪走的。

在死亡面前,這些「社會化」的束縛還有這麼重要嗎?真正的苦痛到底是麻木絕望的活著,還是在活出意義來的旅途上經歷個人的困苦磨難?

西安教練說:「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

喔不,現在時候還早呢。


你拿你的幸運做什麼?

有時候,光是活著就已經是一種幸運

瓦基

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會趨於平等。

我在出診路上常常會進到各戶人家,有些是巷弄公寓、有些是別墅豪宅,外觀上看起來好像差別很大,但當我進到主人家中,他們懷有的情緒卻是極為相似的。畢竟我的到訪也代表他們深愛的家人生命走到了終結,這是所有生命的必然結局。

所以,活著、或是健康的活著,這本身就是一種幸運。

瓦基在他的書中不斷提到他與死亡擦身而過的經驗,比如那般差點搭上的死亡列車、高速公路上遇到的車禍,還有因疾病英年早逝的身邊同事。這些經驗讓他更加珍惜自己的選擇,因為人生無常。他認識到應當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幸運」以及「主動賦予人生意義」。

幸運可以是一種主動的追求,而非被動等待,他來源自內心對於自我的深度認識、與對周遭事物的謙卑與感謝。

幸運是因為我們選擇相信希望、主動積極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才能辨別什麼是機會、什麼是誘惑,然後一點一滴匯聚、打造自己的人生願景。

成為你想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

甘地

啟程—目標設定

以終為始設定目標

在你人生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

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

重要的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品格,是做著他自己嚮往的事情時、在面對順境與逆境時、幫助他在乎的人們時,所展現出來的人格特質。

瓦基

不是問這個世界能帶給我什麼,而是問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這樣才是通往豐盛富足的思維。

心裡總是想著大方向與結果,可以幫助我們錨定那些不可錯過之重,

而人生最終必然的結果是死亡,死亡的後續意義在於個人遺產,也就是一個人的影響力。

如果想在生命的最後與他人產生連結,那這個過程中必定會不斷幫助他人、也不斷被他人幫助,不斷貢獻與給予。

我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一位言行合一、正直善良且富有誠信的人。

是一個慷慨有肚量,成熟且樂於學習並分享的人。

是一個溫暖有愛,信任他人的人。


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以終為始的思維非常重要,幫助我們尋找到人生的方向與原則,是照亮黑暗的燈塔。

但是,在朝向目標前進時,如果在每個細節都要核對是否有「以終為始」,反而會讓人猶豫再三、難以前進。

我們太恐懼失敗了、太要求完美了。

希望找到利基市場、成為準備好的人再開始;希望規避所有風險、一切都在計畫中進行。

但人生絕對不會按照牌理出牌。

經驗是要投身於其中才能累積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先開始、怎麼變強呢?


將夢想具象化:二年封面故事與十年願景

兩年封面故事與十年願景是瓦基在書中提到的協助我們建立願景、建立中長期目標的兩個方式。

簡單來說,是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與期望,利用想像的方式在中長期的未來展現開來。

這麼做可以幫助我們釐清願景、能夠以終為始決定其它微型目標、並始終鼓舞著自己。

大部分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的事。

比爾.蓋茲(Bill Gates)

我的新年計畫往往澎拜激昂,落實成果差強人意。

以為能夠輕鬆書寫部落格文章,結果每次都像掏空生命一樣絞盡腦汁才能產出一個醜小孩。

想像總是比較美好、所以會錯估實際所需付出的努力。

然後我會很快放棄、接著怨天尤人,在人生的自動導航模式中,等待下一次心血來潮再立定計畫。

我太想要一步登天、因此好高騖遠,不曉得要靜待成果發芽。

在股票市場中,短線殺進殺出於累積的報酬最終會遜於長期持有,

人生的累積我想也是吧,

很多的報償不是線性的,是需要複利與時間成長的,

短期內看起來有夠傻,長期來看才是智慧。

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如何閱讀一本書》Mortimer J. Adler

對強度(Intensity)的追求,是期待曇花一現的亮麗,是來自外在的讚賞和肯定;對一致性(Consistency)的追求,是期待緩慢累積的成果,是來自內在的承諾和堅信。

瓦基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輕視自己的努力與曾經的失敗。

設定長遠目標以後,就是許下攀頂的諾言, 

但登山不應望遠,那會使人焦慮挫折。剩下的只是把該走的路一步一腳印踏好、踏穩,終點自會來到。

在山頂上回看一切,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而辛苦都是值得。


利用商業模式思維設定目標

使用商業模式的心態,就是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並妥善運用自己和別人的資源。

瓦基

在《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中提到的商業模式圖,是將商業活動中的元素分析解構成九大要素,以此為基礎去思考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而且如何有效率的統整與發揮手邊的資源。

而且在商業活動之中可以更進一步調整商業模式,不斷迭代。

而這樣的思維模型(Mental model)應用在個人的職涯發展也是非常有用的,幫助我們在設定目標時揉合理想與現實、有效利用資源、長期存活下去,才不會被無情的現實打敗。


微型目標設定

設定微型目標就是將關鍵行動拆分到最細、且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萬事起頭難,在克服完美主義、設定好大目標決心開始行動後,第一步是先找到角色楷模(Role Model),研究這些傑出案例為什麼成功、如何從挫敗中重新站起來。

接著,仔細盤點角色楷模(Role Model)在做的事情、花費時間、所需學習技能、任務排序、北極星指標。

比如瓦基就把他每周一篇閱讀心得分享視為最重要的關鍵任務,寫一篇文章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他模仿的對象,則是全球知名暢銷書《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接著,依照北極星指標的概念,選擇、檢視要做的微型目標,將各種任務的先後順序排列出來,並且拒絕不必要的任務,因為最沒有生產力的事,就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根本不該做的事。


北極星指標是一家企業唯一重要的指標

專注在唯一重要的事情,專注在唯一重要的指標。

因為注意力是如此稀缺,專注在目標上的人就能獲得優勢,

而北極星是領導我們不致迷失方向的標準。

以瓦基為例,他的部落格的北極星指標是電子報訂閱追蹤人數。

因為比起社群網站的追蹤數字,電子報的追蹤數才能真實反映自己能確實掌握與影響的受眾。

這是影響力的直接證明。


投給自己一票

你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對你希望成為的那個人投票。隨著票數的累積,你新身分的證明也會隨之增加。

《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先釐清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明白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後,就要了解今後的每一個小行動都是在建立自我認同。

相信自己能做到、相信自己能勝任,不管進步再微小,也曾促進這樣的正循環,保持內心的動力。

如果這麼去想自己在做的每件小事,就能更肯定自己,

因為是自由的做出選擇(自主性),

用微小的進步(勝任感),

投給自己一票(關聯性),

最終將會成為所期待的樣子。


理想的生活比理想的工作更重要

理想的生活型態不太會改變,反而是工作型態會隨時間和科技的演進而改變。

瓦基

可久可遠的是生活,所以不要為了工作放棄了理想的生活。

有些偉大的創作或成果是由許多人的犧牲所建構的,他們為了職志將個人生活獻祭,藉此攀登巔峰。

只是那裏寒冷而空無一人。

這是一種生存方式與價值觀,自己腦中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

我想更好的是,有沒有一種工作與生活型態可以互相幫助,讓人身心健全、且擁有強大支持系統?

這樣的人面對挫敗會更有韌性,

而找尋這樣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不是很有價值嗎?

忠於自我

我寫作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寫給我自己看。我只寫我有興趣的東西。

《致富心態》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

為他人而寫、爭取更多的目光與讚揚,好像是自媒體經營的必由之路。

思索著標題怎麼下、如何優化SEO、經營社群關係,

這些都很重要,

但如果不忠於自我,那這趟旅途就會喪失意義。

如果花費了大量心思尋找自我、投資時間資源建造商業模式,

做的卻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是不是太傻了呢?

人最終只能為自己負責,也理當如此,

除了我們的意識與存在、除了體驗與選擇,還能探討什麼呢?

最終這些深掘的洞穴,將能穿越高牆,連結彼此,

那些使我茁壯的,也必定能幫助其他的人。

穿越高牆,連結彼此

尾聲:選擇跟隨瓦基的步伐,是因為他平凡地活出卓越

我會跟隨瓦基的步伐,是因為感受到了他的堅毅與誠懇。他的所為似乎在告訴我,只要堅定信念、持之以恆,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

這是一門有關瓦基的學問,而這趟旅程我才剛剛開始。

我也曾參加過許多慷慨激昂的活動,但那裡總是有一位偶像在帶領著。

直銷、保險、心靈成長課程,那些站在台上的人鼓舞著我,我卻從來沒有為自己下定決心並且持之以恆。

所以,瓦基的書本、影音如此安靜內斂地陪伴著我,不會催促、也不用大聲疾呼,希望的種子卻已經在我心中萌芽茁壯。

我在這本書學習到改變自己回饋世界的意義,而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熱情與夢想,成為自己的英雄。

另外,我也學到如何展開自己的旅程:

  • 探索自我,以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來設計理想的工作
  • 忠於自我,反過來想,了解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自己能貢獻什麼?
  • 以終為始,堅定價值觀,堅持底線
  • 選擇好方向之後,研究標竿人物,了解清楚人家是如何做到的
  • 拆解步驟,化為微型任務,逐步執行

邀請你一起繼續學習:如何維持內在動力?如何克服完美主義跟面對失敗?如何相信自己、做出選擇?

在新的一年,保持動力
您的訂閱發生錯誤!請重新嘗試
您的訂閱已經成功了

藉由學習拓寬視野、擁抱生活

安靜陪伴匆忙的你

分享學習的療癒力

收到最新文章更新

學習心得與生活雜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