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紀錄讀書筆記或日記的習慣?
你是否苦惱於怎麼歸納工作、生活,讓一切更加清晰有效率?
有沒有一種雖然記了很多、能拿出來應用的卻很少的感覺?
從《巨人的筆記》這本書我學習到,過多的的紀錄,等於沒有紀錄。
這本書幫助我們有勇氣抓出重點、捨棄不重要的事,進而停止焦慮、踏實前行。
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
為什麼我想要讀《巨人的筆記》這一本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概念是:不應該對每件事情都有反應。
在我書寫讀書心得的過程當中,最困難之處就是列出重點。
我總是畫出太多重點、對原作者的每句話都想要認真回覆一番。
太多重點的結果就是沒有重點,不只空耗了許多時間,
也讓自己被原書的框架束縛,使寫作的過程變的痛苦,
過多的紀錄也造成日後想重新利用時的困難。
我想要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書寫乾脆俐落的重點筆記。
下列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4個收穫:
- 一切都要從解決自己的問題出發
- 紀錄通往成長與自由
- 如何抓到重點?
- 如何開始書寫讀書心得?

1. 一切都要從解決自己的問題出發
為什麼紀錄非得有用不可?
這本書中,作者非常強調紀錄要有用這個概念,
派不上用場的紀錄,那乾脆不要浪費時間去記了。
因為有這樣的堅持,紀錄才能成為連結理論與實踐的工具。
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成為空有理論的書呆子。
若想讓筆記成為自己的東西,非得讓它進化成紀錄才行。
紀錄就是思想,而這裡的「思想」是一個動詞
《巨人的筆記》這本書的作者韓國第一位紀錄學家金翼漢。
對於「紀錄」他有明確的定義:
- 倉促記錄下來的資訊叫做「筆記」
- 將筆記統整的過程叫做「紀錄」
紀錄的過程必定是一種有意識的自主抉擇,
跟單純的被動抄寫是不一樣的。
紀錄不限於文字
只要思想不只停留於腦袋、
而是被表現出來、跟世界互動,
那就是紀錄。
比如說對話、繪畫、舞蹈、音樂,
這些都是腦中思想的表達形式,也都是廣義的「紀錄」。
各位的內在都有些什麼呢?
或許有人會說自己什麼都沒有,但那不過是錯覺。
這個世界上,沒有毫無內在的人。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自己看過、聽過、經歷過的一切,過一陣子就會消失不見。
其實不然,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都會留下相關記憶,而且綜合各種經驗,不單單是聲音、畫面、文字等片面印象。
紀錄重點、舉一反三,而後者更加重要
作者已死,更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了什麼?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什麼?
紀錄展現的價值並不只限於被動的吸收,也在於內化成自己的話語。
不少人誤會紀錄的價值是長期記住從外界獲得的資訊,但其實拿出內在潛力,才是紀錄成為人生最強利器的時候。
相信自己,放手去做吧
有人空有許多知識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智慧,
因為他不曾承擔責任,克服困難,
總是紙上談兵,
所以累積的學識都是徒勞。
有人就算沒有受過高等教育,
卻能實際擔起責任、解決問題,
在旁人眼中充滿智慧,
在風浪中成為他人的倚靠。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持續書寫的書,
我們可以從書寫這本著作的過程裡學習成長,
肯定自己、發掘智慧。
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內在潛力,
紀錄是實踐的起手式,是成長的開始。
2. 紀錄通往成長與自由
紀錄令人成長
紀錄是藉由反芻各種生活中遭遇的學習、任務、對話,
各種文本、藝術、體驗,
主動挑選、歸納、演繹成自己的思想,
並設法用自己的話與表達出來的過程。
簡單來說,紀錄就是化輸入為輸出,
也是學習成長的實踐。
你也可以從〈《化輸入為輸出》從0到1學習「如何學習」,一堂改變我人生的知識管理課程〉這篇文章當中,
從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的視角深度了解,
為什麼要寫讀書心得?
紀錄使人自由
這個世界太大而資訊太多,相比之下記錄手段總是有限的,
我們無法嘗遍世界上所有的體驗,
只能慢下來、靜下心,誠心挑選對自己真正重要的。
這樣主動紀錄的行為給予人深思熟慮的機會,
擺脫自動導航的生活習慣,進而掌握自主人生。
在〈《一個人的獲利模式》讀後心得—忘了那些空泛的職涯建議吧,與你的人生(和錢)直球對決〉與〈Heptabase應用:如何讓《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中的練習有趣又好玩?〉
這兩本心得中,我具體描述了如何利用數位軟體應用書籍中的練習,
引導出自己的慾望、真正說出自己想要的,
原來我理想中的工作與生活型態,需要能夠自由表達自身情感與想法,
這在傳統獸醫職場上是被限縮的。
所以我想學習如何利用網路結合自己的本職學能,讓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幫助更多人,同時也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和創造慾。
部落格對我來說
我認同作者的想法,
這個部落格就是我的紀錄,
記錄生活、工作,也記錄夢想、慾望。
這本書重新提醒了我,我為什麼要書寫部落格。
進一步閱讀:〈我為什麼要架站?使用黃金圈理論思考,三個步驟幫助你找回初衷〉
寫部落格,是要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選擇學習、成長,學習如何幸福、如何快樂。
寫部落格是將自己商品化的其中一個管道。將自己商品化就是學會做自己、找到獨特知識、並且利用槓桿使其規模化。

3. 要如何抓到重點?
別傻了,真的不是記越多越好
對思想發散的我來說,我不怕寫不出東西,
困難是在於選擇要寫出哪些東西,
或者更深層的問題是:
我是否有勇氣肯定自己?
你覺得摘要一本書很困難時,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不理解內容。
假如閱讀時不覺得困難,為什麼無法理解呢?
很簡單,因為你在強迫自己理解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
犯錯的勇氣
你是否跟我一樣,在書寫讀書心得的過程中很害怕自己「寫錯」呢?
「作者真的是這樣想嗎?」
「我會不會理解錯了?」
「是不是應該再研究更深一點比較好呢」?
…
這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太折磨人了!
紀錄是一個重複摘要的過程,
而摘要是一種直覺,所以要丟掉誤讀的恐懼
不用管作者怎麼說、更不用理會他人的看法,
沒有人有資格為你打分數。
完美主義讓我們裹足不前、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
因此,請從自己出發吧,
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那就是你應該畫的重點。
當我們閱讀時,作者的意圖並不是太重要。
把焦點放在有共鳴的地方,以自己的語言寫出摘要和記錄
養成紀錄的習慣
比起學到某個訣竅,作者更強調自己親手實踐,
所以抓重點沒有捷徑,
重複紀錄、紀錄、再紀錄,
反思、反思、再反思,
不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
就能養成紀錄的習慣,
也就能掌握到摘要、畫重點的方法。
4. 怎麼開始讀書筆記?我的實際分享
巨人的筆記流讀書筆記法
- 第一步:先有問題意識
- 快速瀏覽封面、封底、目錄,搜尋這本書可能能幫助自己的部分
- 不要想的太複雜,利用直覺從自己出發,設法解決一個問題。
- 第二步:寫下關鍵字
- 閱讀完一整個段落再做筆記,大約是一個章節
- 先寫下1-2個關鍵字
- 第三步:利用關鍵字發想摘要
- 摘要長度不超過半頁A4篇幅
- 第四步:看完整本書後,整理出二至三頁A4篇幅的心得
- 不要寫太長
- 如果整本書都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
實際範例—我如何寫出你現在在讀的這篇心得?
我原先習慣利用數位筆記軟體與「卡片盒筆記法」來紀錄,
但是容易有把一切都摘要下來、而且全部塞進讀後心得的壞習慣。
這次書寫心得,希望能寫下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內容。
- 第一步:想解決的問題
- 我常常想法飄來飄去,抓不到重點。
- 想從這本書學到果斷畫重點的方法。
- 下面的例子是我在整理這本書第一部份(頭兩章)時,過度紀錄的情況

- 第二步:寫下關鍵字
- 在閱讀後面的章節時,我開始參照書中的建議鎖定重點。
- 以第三章為例,這個章節的標題是「專注」。
- 我認為這個章節對於解決問題(抓不到重點)最有幫助。在閱讀過程中我利用數位筆記軟體Heptabase寫下了重點注記。
- 最終我寫下的關鍵字有:專注、抉擇、從自己出發。
- 第三步:段落摘要
- 對於第三章的摘要,就只有三個重點,而不是按照原書的脈絡
- 對我來說,這章的重點就是「記錄一定要自己專心做決定」
- 下列是我將散落的重點注記分類排列後的樣貌
- 藉由數位筆記軟體可以快速將資訊圖像化,幫助我們深刻思考一個概念


- 第四步:完整心得
- 重複上述過程之後,我把各個章節的重點都利用卡片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 並且將卡片排列組合,完成了我的筆記。日後可以一目了然,快速複習這本書。
- 最後,我挑選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來討論,寫成了你現在看到的讀後心得分享。

結語—改變人生的紀錄
說紀錄可以改變人生,作者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作者為什麼想成為「記錄學家」?
他小時候的志向本來是歷史,
因為他認為藉由研讀歷史可通古今、
明白事件背後的真相,進而解決社會上的問題。
「歷史」是精粹的觀點,是後人統合過去事件的紀錄之後,產生的洞見、理論與脈絡,有其立場。
但作者在經歷韓國的社會運動、甚至自己被關押之後思緒越來越混亂,納悶著為什麼自己讀了這麼多書卻一事無成。
他發現,單單只有歷史(理論),並無法如他所想確切解決當前的難題。
然而,站上街頭的那一年,我的價值觀徹底被顛覆了。
說得更準確一點,我不知道汲取書中知識或走上街頭,哪一種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所以開始徬徨。
我當時深刻體會到,有些障蔽,光憑學習歷史是無法打破的。
作者了解到,儘管歷史和哲學可以為人生指引方向,但空有理論依然遠遠不夠,必須有更具體的實踐方法。
他得到的答案就是「紀錄」。
追求理論(歷史)才得以實踐(紀錄),經由實踐(紀錄)才能有理論(歷史)。
理論是思考的結果(蓋棺論定的歷史),紀錄是實踐的過程(當前事件的即時反思)。
看到這裡,
我覺得作者是一位憂國憂民、有傳統儒家氣息,
誠懇認真的學者。
從這本書中前後呼應的、對自己與國家變動之間的反思可見一般。
他確實是把「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這句話給貫徹到底了。
民主主義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自己當家作主。
國民在國事上當家作主,家人在家事上當家作主,自己在自己的人生當家作主,這不就是民主嗎?
希望大家都能在人生中思考、發言、記錄。
如果大家願意一起閱讀、分享紀錄,經常檢視自己、家人、國家,生活中的民主就會逐漸成長。
盼各位樂於記錄各個領域,藉紀錄溝通,以紀錄反省自己。
但願我們活在自己當家作主的世界。
對我來說,也是如此相信紀錄的力量。
搞清楚自己的思考與決定,
鼓起勇氣喊出自己的名字、捨棄其他不重要的事,
我想這樣的人生比較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