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是一個懶得做筆記更不會寫讀書心得的知識麻瓜
從小開始就很討厭寫筆記
求學的過程中總很欽佩那些能把筆記做的完整漂亮並且分享出來的同學。
抄寫筆記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為補習班會提供精美的資料、同學們整理的共同筆記這麼完整,我對於學習又抱著求巧的心態,總是考前抱佛腳、伸手要資料。久而久之,彙整資料從來不是我的強項,這造成了我的知識斷層。
對「求知」這件事情不夠尊重,代表著對自我方向的迷惘;我以為我在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取得分數,但代價是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思想容易發散,很不擅長寫論說文
我的腦袋裡常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卻不擅將其捕捉下來,更遑論組織。如果要寫抒情散文或許還不會那麼嚴重,若要論述一段成理的、有實際用途的文章那可就難倒我了,常常會一改再改,卻始終抓不住重點。
我意識到,我的行文目的不是為了讀者,而是為了自己也解釋不清的孤高心態、曲高和寡,這限縮了文章的用途與影響力,其實也減少了我的收穫。
最重要的是,我有嚴重的完美主義者心態
不愛做筆記的我,總是在考前把課本從頭念到完、一本書不管喜不喜歡,也是囫圇吞棗先看完再說,深怕錯過什麼重點。這浪費了許多時間,而且事後也根本回憶不起內容。
即使用心做了筆記也常常焦慮是否抄寫不夠完整、排列是否有邏輯、秩序,還會跟同學抄的五顏六色、圖文並茂的筆記做比較,當然信心全失。
這些造成我要將文章公開發表前,一直有一種不安全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跟感受。比如當下的這篇文章就是我鼓起勇氣準備要發表的,但準備的過程中我仍感到切實的緊張、焦慮與挫折感,就算文章正在撰寫根本都還沒發表的時候!
結果無數的奇思妙想被時間沖刷,什麼都沒有剩下
出了社會以後,身邊的人總期待你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一切事務的運轉要「步上正軌」,按部就班,問題是習慣伸手要答案的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裡。
卻步不前的我,就算看了書想要做出改變,卻常常看一本忘一本,甚至連看到封面都想不起內容。
生活裡有時還是會有一些悸動,那些「奇思妙想」可能是我有興趣的話題、事物、想法,但我不知道如何去鑽研、發展它,將它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我認為那是無用的、畫個叉叉就遺忘了。
但我知道,能夠產出那些想法、用自己的話語去訴說時,我是快樂的,而真切平實的快樂是如此稀缺。
「我是知識麻瓜,我想找回學習的單純快樂。」
《化輸入為輸出》這堂課到底在講什麼?六個重點與一句話總結
本堂課總共有六大重點
一、高效率閱讀
我終於可以放過自己不要再堅持把爛書看完了,這是一個充斥垃圾訊息的時代,而且時間就是金錢。
怎麼樣才能快速提取重點資訊呢?瓦基手把手從不同的文本類型、平台切入,教你如何掌握大脈絡、標記重點、何時要懂得放棄,不只告訴你該在哪裡畫筆記,更重要是為何畫、如何畫。
想獲得巨大的收穫,先懂得避免微小的損失。
二、筆記訣竅
筆記其實是整個輸入輸出環節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以輸出為目的做筆記,可以加深筆記跟自我的連結,在未來更可能回想得起來。另外,利用「提問法」做筆記,可以將學習的內容內化,而不只是抄寫而已。利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出不同的應用,拓展效能。
閱讀激發思考,寫作捕捉思路。
好的問題勝過好的答案。
瓦基也會介紹如何使用數位工具做筆記。
必須要有三大組成才是一項好的數位工具:客製化、好搜尋、建立連結。這些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大腦做有效率且深刻的思考。
三、個人知識庫
要如何整理筆記,建立個人知識網絡呢?
課程當中,瓦基教授如何使用NOTION數位筆記建立個人知識庫,讓筆記可以被水平整理,方便綜觀全局、跳拓框架,並列舉實際的應用方式,能在未來有效率地提取、排列、輸出,垂直整合輸入的資訊。
雖然瓦基在開設課程時是使用NOTION數位筆記工具,但隨著軟體開發推陳出新,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應用出現,所以這裡著重的是使用工具的心法,重點是達到我們的目的,讓蒐集起來的資訊可以被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可以隨時提取使用。
利用工具將思考外部化,幫助我們深度學習。
四、準備輸出的三種方式,提煉重點
課程裡讓我最困惑的是「抄」筆記與「做」筆記的不同。
以前的我真的就只會抄而已,拿現成的、表面的知識複寫、重組與輸出,而沒有自己的語言與見解,所以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
所謂的「做」筆記,就是將抄寫下來的資訊以自己的話語再訴說一遍。
將新知藉由邏輯與自己過往的知識產生連結,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脈絡。我可以藉由瓦基提出的三種方法:節錄評論法、自由回想法、一問一答法,做腦力激盪,一步步引導出自己的見解,也可以利用聯想法與心智圖創造更多有趣的洞見,提煉書中的重點。
心智圖不是單純塗鴉的工具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
心智圖專家 胡雅茹
五、用框架輸出
輸出時建議要帶有明確的目的,那可能是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力、幫助別人認識新事物、或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形象。
有了目的,也應用了明確的框架,才不怕沒有方向
瓦基還列舉了高效輸出的五種實用框架,這非但沒有帶來過度限制,還幫助了想法發散的我專注在目標上,讓我不要離題且持續產出有啟發的見解。
費曼學習法:想要真正學會,就試著把複雜概念簡化,教會給其他人吧。
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
劉奕酉《高產出的本事》
六、一魚多吃的編輯
好不容易完成文稿準備做最後的編輯,怎麼樣讓成果最大化,讓一篇產出可以有多方用途呢?
瓦基提列了各種不同發布平台的文章編輯方式,比如適合社群媒體的圖片、金玉與短文組合,還有適合部落格的長篇完整文章,只要經過預先準備跟適當的編輯,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山口拓朗《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
用一句話總結這堂課在談什麼?
了解如何蒐集知識,統整轉化成自己的個人知識脈絡,最後有效地展現出來
用瓦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看得懂、記得住、用得出來」
你一定要選擇這堂課程的三個理由
關於如何學習,瓦基是很好的榜樣
2023年初開始接觸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也閱讀了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在許多個清晨與通勤時間裡一路見證瓦基的成長與堅持。
瓦基的輸出內容鼓勵了許多人,因為他有一件貫徹始終的脈絡,那就是有關「瓦基」這個人的學習成長。瓦基之所以接觸書本是為了學習,所以他選擇的書本主題都是為了實用地解決一個個問題;之所以架設部落格錄podcast也是為了藉由輸出而學習,所以不會無序堆積與主題無關的廣告推播。
他不斷地問為什麼,不斷的調整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架構,填滿自己的求知欲,也從輸出的過程中持續成長,無私分享給社群。這些分享是非常個人的學習歷程,也是真切誠懇的學習日記。
藉由這些片段我漸漸認識瓦基,也信任瓦基的為人。藉由瓦基我才學到謙卑自己、知道這個世界很大,方法很多,更有無數的問題等著被解答。我心中渴望知識的孩子被喚醒,雀躍期待著想看下一本書;理性的自己也曉得,學會「如何學習」是多麼的重要,對往後的生命會有巨大的幫助,所以他分享的學習心法是一定要去了解的。
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瓦基在第一堂課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化輸入為輸出,提到了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前提是那個知識必須是自己的,他人的見解或網路上查得到的內容都是屬於別人的,而且海量的資訊被動的來去,我們也就隨波浮沉、縹緲無方。
以輸出為目的的輸入可以讓我們有意識的、主動去觀察、選擇想要暴露的資訊,停止自動化導航。
藉由輸出可以深化我們的知識網路,公開發表或實際應用可以造成有洞見、有影響力的結果,藉而提升我們的工作表現與信心、主動凝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學習的路上不孤單。
當我們擁有知識、擁有支持系統,就能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在「做自己」這件事情上,沒有人可以和你競爭。
人生有一大部分,就是在尋找最需要你的人和事。
納瓦爾‧拉維肯
滿滿的實用售後內容
慚愧地說,其實我目前還沒完整吸收完這堂課,因為除了正課以外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售後內容包括:
- 免費課程工具,像是NOTION課程資料庫、模板。
- 課後追加的課程,包含輸入輸出的時間安排建議、延伸閱讀書單推薦、閱讀不同類別書籍的建議、卡片盒筆記法的應用心得、還有大量課程QA整理,以上都是精心錄製,內容不比正課少、滿滿乾貨。
- 學員社團,像是FB或是DISCORD,都持續有學員彼此分享學習成果與討論。
- 學員作業,在學員作業發表區可以看到許多同學的作品,還有老師的評量與建議,非常實用,讓我在實際輸出前有許多範本可以參考,也經由評量知道什麼是優點、什麼是缺點,可以不斷優化。
- 推薦與轉發,最後瓦基會推薦優秀的作品,不只是作業而已,也包含學員的個人部落格,轉發到自己的部落格平台,幫助學員的作品曝光,也推廣自己的課程。這是一種持續向上的正和遊戲。
商場上有很多人玩的是零和賽局,只有少數人懂得玩正和賽局,他們會在人群中尋找彼此。
納瓦爾‧拉維肯
後記:這堂課程帶給我的三大改變
開始了閱讀時做筆記的習慣
長久以來我都認為自己不會做筆記、懶得做筆記,更不可能回顧筆記。現在我知道自己只是缺少一套有系統的筆記方式,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與思維見解都可以被儲存利用。
- 了解如何做而不只是抄筆記。
- 要將輸入的資訊拆解轉化,化為一個個有獨立脈絡的個人見解,而不只是抄寫而已,這樣才能在輸出階段最大化輸入的成果。
知道了輸出的目的,不再畫地自限
以往我散亂的想法是沒有方向的,也不知道輸出是為了什麼,因此不曾為了自己做出實際有用的輸出。
現在我知道輸出是為了加深記憶、深度理解,並藉著主動觀察、詮釋,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所以我不再困擾於輸出框架的限制,這些框架的背後是我明確的輸出目的,讓我的想法得以著陸、實踐。
輸出是為了提供價值給別人。
踏出實際的一步,寫出目前這篇文章
為了輸出這篇文章,我不斷地檢視過往的信念,這趟旅途讓我了解到,我有勇氣也有能力去輸出。
我做出真正意義上輸出,並對於結果負責,而且由於輸出,讓知識個人化、脈絡化、逐步累積起來,未來將成為我的槓桿。
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
我推薦這堂課嗎?推薦給誰?
瓦基將課程架構整理的非常清楚,這堂課很容易入門,重要的概念也容易理解,但卻不容易精通。
因為我們總是說得太多,做的太少。
正因為知識是無窮的、要建構有效的個人知識脈絡需要許多時間與不斷的自我探索,使其成為一趟有趣、充滿未知的旅程。
起點是巨人的肩膀,終點可能是你的個人傳承。
- 推薦給渴望學習,卻效率不彰的人
- 想要改變、卻找不到具體方式的人
- 推薦給所有知識工作者、愛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