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我時常感受到被生活推著走,好像人生開啟了自動導航模式,後知後覺、理所當然地活著。
比如說架設部落格的這頭一個月,一開始我總是充滿熱情與鬥志,可以起個大早來雕琢個人網站裡的一顆按鈕、一個設定。但是最近幾天,當我耐著性子在寒冷的清晨梳洗完畢、沖一杯咖啡、打開音樂、坐在擁有溫暖燈光的可愛書桌前,腦子裏面卻只想著回到被窩裏面補眠,連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明明跟自己約定好了要大展拳腳、這次一定會不一樣,結果仍在固化的行程中遺失了初衷,忘記了當初的怦然心動,而寫部落格只是人生各種決策中的一個小小例子。
我不想要再這個樣子,我想學習如何停止自動導航、負起責任,提起筆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而黃金圈理論正是設計來幫助我們深度思考、解決問題的好工具。
我利用這個思維模型平復因為無法產出文字而焦慮的內心,繼而能產出這篇文章。我想分享這個小小的進步給你。
讓我們開始吧。
什麼是黃金圈理論?
黃金圈理論是由英國作家西門·西奈克(Simon O. Sinek)首先於2009年TED演講「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為」提出,他闡述了一套簡潔實用的思維模式,幫助我們問對問題、深層思考。
人們不買你「做了什麼(WHAT)」;他們買你「為什麼做(WHY)」。目標並不在於和需要你產品的人做生意,而在於和那些與你有共同信念的人做生意。
賽門・西奈克 Simon Sinek
西奈克在演講中描述,驅動人類行為的根本要素是源自於情感與信念,而事物外在的結構、性質、效果只是深層信念的延伸。所以我們購買的不只是商品、不只是效能,不是因為廠商主動做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內心深層的信念被呼召、我們選擇響應。
講者以蘋果公司為例,我們購買蘋果公司的產品總是有品牌溢價,那不是因為只有他們能生產相關產品,而是因為我們被蘋果的理念給呼召,我們也想成為創新、卓越、充滿生活質感的人。
以生物學來解釋的話,大腦最外層的大腦皮質掌握理性與語言、認知和思維,那是我現在可以捕捉組合字句寫出部落格的技術能力,但驅動我想要分享出心中想法的,是大腦更深層的邊緣系統所啟發,它支配著那些難以言喻的感受、情緒,原始的驅動力。
我很認同講者以生物學為基礎做出的譬喻。回頭想想人生中那些重大的決定,哪一次不是充滿了情緒?若能冷靜的抉擇,那真的還有那麼重大嗎?還是說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被忽視了?
朋友常說我是個腦波很弱的人,容易被影響、感召,但我很少因為率性而為的行動而後悔,反而是躊躇不前、蹉跎光陰更讓人氣餒。
集中營倖存者法蘭克醫師於《活出意義來》這本半自傳中也有描述到,那些比較年輕健康、但喪失生存意志的人,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樣的人通常也不久於時日。而支持法蘭克醫師在絕望中活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他能回想起愛妻的臉龐、所以他能在地獄般的環境中抱有一絲希望,讓他的故事能夠被分享留存至今。
不要問生命有什麼意義,我才是被生命「質問」的那個人,要問我可以為生命帶來什麼意義?
《活出意義來》維克多.弗蘭克
黃金圈理論的思考架構
以我自己為例,我可以從外而內追問自己三層問題,在回答之中解析深層原因。
我們都能明瞭自己目前正在做的是什麼事情,比如我的工作是一位犬貓獸醫師,這是第一個問題有關「做什麼WHAT?」的部分。
我也可以闡述我的工作內容,要如何做好我的工作,比如持續進修,利用溝通技巧達成良好醫病關係之類的,這是「如何做HOW?」。
那我為什麼要成為一位獸醫呢?這是有關「為什麼WHY?」的部分。讓我持續同一個職位超過十年的原因是什麼?一定有我熱愛的部分或讓我不願離開的理由,但這個理由常常不容易訴說,就算講出來也容易流於表面,因為這需要整理多年來對於工作留下的各種制式反應,若平常未曾思考而突然要回答,會容易語塞。
上述的思維結構並不複雜,簡單而深刻,而且不只能拿來思索個人的問題,也能用於商業決策、領導管理。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也在他的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中提到,常常使用這個思維模式作為他高效輸出時的框架,讓他維持高品質的讀書心得產出,他說這特別適合用在不熟悉,需要深度理解、解釋的領域
再讓我以目前正在進行的任務為例:
WHAT我在做什麼?
去年年底發想,趁著黑色星期五購買相關設備,今年初開始正式跟知名繪圖教學網站畫WOW!站長Ian上課架設部落格,打造個人品牌。
HOW要如何打造部落格?
我認為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三件事:
- 不斷產出優質的文章內容
不管是哪一種內容產出類型,最重要的不是主題定位,也不是行銷技巧,甚至內容品質也很難在初期要求完美。眾多部落客、Podcaster都有提到,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在初期的階段,我們不容易有清晰的產品定位,因為我們不了解市場、更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但這都沒有關係,當我們開始真的把心裡的話說出來、公布於眾,就可以藉由分享的過程與互動結果去修正前進的方向。
定位錯誤了嗎?那就調整吧。
乏人問津嗎?那就檢討行銷策略吧。
自己的品牌自己負責,除非自己都放棄了,不然失敗可以教會我們行不通的是什麼?
- 學會網站架設的基本技能,把網站架設到能堪用的程度
就算能輕易書寫出滿腹牢騷,若沒有一個發表平台也不會有人能夠瀏覽。
在考慮了自己內向的個性、對文字的喜好與其他資源之後,我決定自行架站。
對於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這個網站正常運作,我的文章內容可以被正常瀏覽,到這樣的程度就足夠了。
- 滿足前兩個條件後,學習與實踐各種行銷管道
架設完一個網站後,好像在網際網路的浩瀚大海中海底火山爆發,一個光禿禿的小火山頭露出水面,上面空無一物,也不會與其他島嶼、大陸產生任何連結,因為沒有人知道你在哪裡。
所以要學會行銷,要感召他人,把理念或商品給推廣出去。
對於身為獸醫師、擁有特殊技能的我來說,我總是扮演一位專家的角色,要去跟別人推銷一個想法我都覺得很彆扭。但這正是我需要去學習的,因為在獸醫的領域外還有更多的學問,唯有掌握了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才能降低我的職業風險。如果哪一天因為某些意外讓我不能再繼續執業了,我也有信心可以勝任其他的工作。
我也對於跟他人產生連結既期待又充滿恐懼,這就是舒適圈拉伸的過程吧。雖然自己多年前就刪除所有社群媒體,少了忌妒與比較,待在孤島上很快活,免去人際往來的所有麻煩,但我知道我的成長有限。
所以撐起舵揚起帆,勇敢航向未知吧。
不管在哪個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學會銷售,學會創造,這些能力會是你重要的人生支點。《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WHY為什麼要建立部落格?
當我深入整理完前面「如何做」的部分,並闡述緣由後,其實我為什麼當初要選擇架站的核心理念就呼之欲出:
- 寫部落格,是要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選擇學習、成長,學習如何幸福、如何快樂。
- 寫部落格是將自己商品化的其中一個管道。將自己商品化就是學會做自己、找到獨特知識、並且利用槓桿使其規模化。
我相信這些問題我會不斷地問自己,答案也會不斷修正。藉由不斷整理、反芻,產生連結相互驗證,每次耐心回答自己都能厚實我的信念。
寫到這邊的時候,我才發現心中的憂慮已經一掃而空,神清氣爽。你心中是否也有打不開的結、膠著難以處理的問題?試著靜下來跟自己對話吧,也許是寫作、也許是錄音自問自答,都好。
與自己的溝通對話、關心自己內心的孩子,也是一種必要的溫柔。
辛苦你了。
接下來,若要更深入思考個人商業模式,我推薦《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這是一本緊湊實用、直指問題、逼著你思考解決之道的工具好書。之後會再與你分享這本書與我目前的商業模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