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離職追尋夢想,我學到的是什麼?—《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後心得(下)

前言—我也曾孤注一擲,但失敗不是停下腳步的藉口

我在25歲時曾孤注一擲,放棄穩定的獸醫工作離職追尋夢想、去成為一位歌唱教練。但我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就畏縮了、很快的又因為現實的壓力回到原本的職場中。

回頭想想,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對,或根本決策架構出了問題。

十幾年過去了,我在獸醫的領域持續耕耘,累積了許多經驗、開拓了眼界,但我好像不曾鼓起勇氣回顧當初在十字路口前做的決定。

我可不可以從當初的經歷中學習到一些什麼呢?為什麼我會做出那些決定?如果我又重新站到那個路口前,會怎麼做出決策?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末章、介紹《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中最後兩個部分:回顧與檢討,以及面對重大決定時該如何做選擇。

為什麼年薪超過三百萬的台積電主管要想不開毅然決然地放下穩定優渥的生活,投入不確定的說書自媒體領域呢?我們可以從瓦基身上學到什麼?


瓦基的成長飛輪是什麼?

如果你還沒看過前幾篇文章,請讓我簡述這本書的架構。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架構嚴謹、首尾呼應,而瓦基的成長飛輪是指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劃,其中又可以分為五大主題,即為本書的五個章節

一、畫出專屬你的人生地圖—尋找方向與意義

二、先想像終點,才能規畫路徑—設定目標與階段性任務

三、保持動力的三種方法—維持熱情,持之以恆

四、啟程後的循環式優化—回顧檢討與面對挫折

五、遇到叉路的選擇與勇氣—階段性的抉擇

上述五個區塊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環,也就是從認識自己、制定目標開始(一與二),藉由保持動力的三種方法去落實微型任務(三),將每次的行動結果紀錄並且檢討(四),進而調整階段性目標,勇敢做出不同的選擇(五)。

每一次的迴圈都有類似的系統與架構,但是起點改變了,比前一輪再優化了一點。

想要進一步了解這本書與作者瓦基,請參考前兩篇文章,分別會有我的綜合評價、如何開始設計自己的夢想工作,與如何在過程中保持動力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回顧與檢討

完美主義讓我們裹足不前、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

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艾德勒

如果躊躇著不展開行動,那一切想法都只會是空談,

而對於行動最大的阻礙,就是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讓人害怕說出口、以免讓人發現自己其實不了解,等到實際行動後才發現漏洞百出。

但這又如何呢?

學習就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不足之處調整再出發就可以了。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當你開始踏上路途,路就會自己展現。

中世紀波斯詩人魯米(Rumi)

我們對自己的自我批判,遠比別人對我們的批評來得多太多。

瓦基

對自我的控訴是一個人所能做出最傷害自己的事情。

因為他人對自己說的話只是參考,自己對自己說的卻是自我實現預言,會直接影響身心靈狀況。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我真的好想好想給你一個擁抱,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你知道嗎?

我喜歡你的不完美,因為那顯得真實。

你真的很棒。

有關自我實現預言、也就是比馬龍效應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內在動力,請參考前一篇文章〈保持動力、克服新年焦慮的3種方式—《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後心得(中)〉


要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呢?

瓦基在書中提出四個步驟來克服完美主義:

  1. 我本來就不完美
    • 接受自己僅僅為人,饒過自己吧
  2. 下修標準與目標
    • 面對現實,做出結果比較重要
  3. 放棄不必要的事
    • 學會放棄與妥協,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一致性
  4. 做得開心就好
    • 沒有人是為了痛苦才做一件事情。在過程中檢視自己的心態,快樂才能持久

實用性是完美的剋星。

瓦基

行的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花20分的努力做到80分的結果,能用就行了,

不需要用80分的努力去追求剩下20分的結果。

如果做了許多努力、或猶豫失敗而遲遲不肯行動,那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與其追求完美,不如追求實用性。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加拿大民謠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

沒有什麼事物是完美無缺的,在永恆的流變中,一切終將消亡。

那些對於完美的、不切實際的追求,是進步的最大阻礙。

請欣賞事物原本的樣子、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在其中領悟出美麗與希望。

離職追尋夢想

先衝刺再穩定,找到自己的節奏

人生遠看就像一場馬拉松,需要持之以恆;近看則像是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是由無數個衝刺、休息、衝刺、休息的循環組成。

瓦基

一週工作四十小時是工業時代的遺跡。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方式比較像運動員:訓練、衝刺,然後休息,重新評估。

Naval Ravikant

真正有效率的做事方式不是做的有多快,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在偏重創造力的工作上尤其如此,努力與輸出結果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對數,需要時間累積複利成效。

但如果不斷衝刺而不曾停下來檢視過程與結果,也很容易浪費時間,因為可能根本就搞錯方向而不自知。

在職涯中最好引入回饋與檢討的概念。

好像訓練一位運動員,要設計有效的訓練,接著全力衝刺,然後休息檢核結果,依照結果更新下一步的訓練方針。

當今的知識工作者應當有意識的做出職涯決策、掌握機會全力以赴、針對結果反省改進、做出更好的決策,如此往復循環。


健康應對失敗,進入成長循環

自責是歸咎於自己,著眼於過去犯的錯誤。自省是歸功於自己,著眼於修正錯誤後帶來的改變。

思考著「如果當初(What if)?」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幫助、也可能帶來壞處,

因為同樣的設想可以正向鼓勵我們,了解當前選擇的價值,也可能讓我們沉溺於過去,後悔自憐。

自責就是一種封閉的思維,後悔的情緒止步於過去,希望有一台不可能的時光機器可以改變一切。

自省則將過往的經歷與情緒轉化昇華為新的詮釋,並可以利用新的眼光看待當下,做出不同的行為,進而改變結果。


利用PDCA與A/B測試,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

發現自己長處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回饋分析(feedback analysis)。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1999年的文章中已經提到,個人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

而要明白這件事情別無他法,就是進行回饋分析

瓦基在書中舉例他在職場中學到的兩種思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有系統的進行回饋分析:

  • PDCA(PLAN計畫、DO執行、CHECK檢查、ACT行動)
    • 是一套企業界普遍運用的目標管理流程
    • 目的是為了找出瓶頸,讓工作效率加倍
    • 為了達到效果,要有留下紀錄的習慣,而且需要健康的反省心態
    • 不停的行動,不停的失敗,不停的疊代
    • 瓦基的成長飛輪本身,就是一組PDCA循環
    • 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的運用哲學中,也強調留下紀錄、按時反省回饋的重要性
  • A/B測試
    • A/B測試是一種應用於軟體開發和商業策略上的思維模式,具備循證實踐的色彩
    • 通過比較同一產品的兩種不同版本,其中只有一個變量差異,藉此找出更好的版本,並以此為基礎再次設計出下一版本的比較測試
    • 瓦基將其應用於優化社群PO文或電子報的格式,讓每次的嘗試都有收穫
    • 讓失敗成為實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必由路徑

放棄與拒絕

值得把握的機會很少,需要被捨棄的分心很多。

瓦基

所謂專注,就是要捨棄所有看起來誘人的次要目標,也在所不惜。

巴菲特絕大多數的財富是由極為少量的決定成就的,亦即他放棄了數不清的次要機會,可能其中有一些也是絕佳的機會。

因為不做什麼比做了甚麼更加重要。

試著不要犯錯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來,這也就是預設為生的思維模型。

只有放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才能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挖掘出值得堅持到底的事。

瓦基

有一個關於巴菲特與他的私人機師的故事是這樣的:

巴菲特的私人飛機駕駛向前者請益如何實現夢想,巴菲特請他這樣做:

首先,列出人生中重要的25個目標,也就是會讓他感到幸福與成功時會想到的事情。

接著,從這份清單中挑選出5個最重要的目標,即最想實現的事情。

巴菲特問機師,他打算何時開始實現這5個最重要的目標?

機師說:「這5個目標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要立即開始實現它們!」

此時,巴菲特問了另一個關鍵問題:「那另外20個沒有被選中的事情呢?你對它們的計劃是什麼?」

機師回答道:「另外20個目標也很重要。我會在朝著5個重要目標的同時,設法逐步實踐這些事情。」

巴菲特的回答則是:「不,你弄錯了。你沒有選中的那些事情,全都成了『盡全力避免清單』。在你完成5個最重要的目標之前,無論如何,你都不能花心思在這些事情上。

最沒有生產力的事,就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根本不該做的事。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如果搞不清楚地圖的方向,開的再快也到不了終點。

利用回饋分析,明白自己的長處後,會越來越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與應當投注資源在什麼領域。

剩下的,就要果斷的放棄與拒絕。

瓦基也介紹了放棄與拒絕框架,幫助我們可以理性放棄、不失和氣地拒絕,專注在眼前的目標之上。

我認為使用HEPTABASE這套軟體可以很方便地轉印書中繪製的思考流程圖,果然效果不錯呢!

邀請你來我的白板進一步了解實際成品。

(若你因點擊上述連結而訂閱此套軟體,我將會獲得部分分潤,鼓勵我持續分享相關使用方式。)


相信自己,做出選擇

叉路口前的抉擇

瓦基選擇離職的時候,是否也會感到迷惘呢?

面對家人的質問,要怎麼去應對?

無論我做出哪一種選擇,都沒有放棄過去的自己,而是轉換一條跑道,忠於現在的自我罷了

瓦基

綜觀全書,瓦基對於自己在台積電的經歷、對這家公司,只有滿滿的感謝,

所有的經歷都成為養分,讓瓦基能邁開步伐,開展自己的路。

與家人的溝通,他也選擇一條難走但成熟的路,也就是不厭其煩地、花時間不斷闡述自己的想法,也聆聽家人的建議,而不是專斷直行、先斬後奏。

有益的決策是有脈絡的、不是在壓力下憑空產生。

跳出舒適圈的選擇也是。

選擇離開是為了成長、為了比昨天的自己更進一步。

決策的焦點並不在過去的舒適圈,從來都是在自己身上。

果敢行動只會片刻失足,不敢行動,則會失去自我。

齊克果

要對最差情況做好準備

預設死亡仰賴的是運氣,而預設生存仰賴的是自己。

瓦基

預設生存的條件去設想未來,表示在做決策時應考慮在最差的情況之下,當前的決定是否能讓公司或個體仍能存活一段時間?

反之,預設死亡的決策則沒有考慮到最差情況。

預設死亡是依賴環境中的有利條件會持續作用,比如獲利狀況會持續成長、黑天鵝事件不會來到,所以預設死亡仰賴的是運氣,而預設生存仰賴的是自己。

這樣的思維模型可應用在投資、職涯選擇、或其他的重大決策上,其內涵也是反過來想、設想若不成功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如何避免失敗?未雨綢繆。


如何讓自己的選擇更有價值?

跨出舒適圈不是要讓自己受苦,而是要向下一個舒適圈前進,讓自己變得更強。

這就是離開舒適圈的勇氣與底氣,不是為了逃離或卸責。

  • 瓦基認為,一定要仔細想清楚離職的原因跟理由,做好全盤的準備再提出離職。
  • 在思考離職這個行動之前,可以允許身邊的人挑戰自己,做好溝通。
  • 只要問對問題,仔細思考,做出行動,人一定會往前進步,因為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
  • 斜槓不是一開始就如此,而是先從一個問題開始,最後才以斜槓結束。

我要如何應用這本書的內容於我的人生?

瓦基的英雄旅程走到了尾聲。

當年他跳下台積電的郵輪巨獸,乘著自己的小船航向遠方。如今他將船舶停靠於港、利用這本書訴說了他的冒險旅程、跟我們分享他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與九死一生。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改變與對後進者鼓勵,他把所有的戰利品都留給我們了。

然後他會再揚帆啟程,迎向他人生未知的冒險。

對於我來說,我也渴望有一個幸福、快樂、富有意義的人生,

但曾幾何時我已經被現實打臉到麻木、連想都不敢去想,

甚至不敢去面對過去追求夢想、眼中燃燒著熱情的自己。

如果我連反省都不敢,把當年的失敗當作一個醜陋的傷疤,那在我死前一定會覺得很遺憾。


我可以從失敗之中學習到什麼?

回到十多年前,假若時間重來,我希望我不要破壞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也不要完全放棄唱歌教練的這條路,也許可以擁有更多可能。

但那些努力不會是白費的,因為我學會了什麼是不管用的。回頭去看我發現有三件人生教訓是必須要避免的:

  • 人際關係的不穩定是協作關係中最大的問題
  • 急於擺脫現有的架構,會導致無法從前一個階段的學習中獲得起飛的動能
  • 怨天尤人、責怪老闆是沒有用的,自己當老闆負全責才能學到最多、獲益極大化

我也從當年義無反顧接觸表演藝術與繪畫領域的自己認知到,不管是25歲還是35歲,都表示我有濃厚的表現慾望,還有藉由藝術去抒發情緒的需求。

如果我想要追求幸福、創造自己的夢想工作,一定要小心留意不要再重蹈覆轍。

人際關係的不穩定是協作關係中最大的問題

與人的協作關係若出現問題,會讓我很受傷,情緒大起大落、工作進展幾乎推動不下去,因為基礎的信任已經沒有了,團隊分工也蕩然無存。

如果我要再參與或帶領一個團隊,要留意:

  • 把建立團隊合作的氛圍當作首要目標
  • 講話之前先三思
  • 低調觀察、聆聽每一位成員的想法
  • 以身作則,用行動證明想法

急於擺脫現有的架構,會導致無法從前一個階段的學習中獲得起飛的動能

當時要去玩音樂的時候,雖然有一整年我都是做兼職的獸醫工作,但隨後我全職加入歌唱老師培訓就完全斷開跟獸醫的連結。

對當時我手上有的資訊來說也許是比較好的決策,因為有全職的師資機會,而且預計下一個階段中也要做大量的學習。

但現在回頭看,可能我太強求於一個全職的待遇,卻沒有發現其中的限制。如果我可以選擇保有彈性,比如自己部份接案,可能銜接的過程可以更平順。

另外,當我從唱歌老師的身分轉回獸醫師時,也完全拋下了兼職進行歌唱教學的機會,現在想想是很可惜的。

比較有效率的做法是在現有環境中仍持續學習,並設法結合兩邊的優勢:

  • 以負責的態度持續學習
  • 運用創意思維結合兩方所長
  • 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抉擇,從巨人的肩膀起飛

怨天尤人、責怪老闆是沒有用的,自己當老闆負全責才能學到最多、獲益極大化

勇於承擔責任,敢於用自己的名義去冒商業風險。日後社會將以權利、資產和槓桿來回報你。

Naval Ravikant

如果可以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就不會浪費時間在忌妒與怪罪別人,而是把時間專注放在精進自己這一件事情上。

如果一直替別人做事情,雖然承擔的責任風險較小,但自己的進步也會較緩慢。

white and black One Way-printed road signages

後記—我想對當初的自己說什麼?

嘿、如果你難過想哭,沒關係的,我會在這裡陪你。

你知道嗎?無論結果如何,你都盡力了。

你一天練琴練唱超過八個小時,因為不再年輕而急迫的想追上其他人;

你投注熱情、無償支持身邊的人,一起管理店面、經營行銷,追尋夢想。

你遇到許多有趣的人、也完成了許多有趣的事;

去山上的旅館駐唱、舉辦自己的演唱會、去歌唱比賽當評審。

你信任他人,也有許多人信任你、給予你溫暖與幫助,

你的老闆挺你、你的朋友挺你。你的家人關心你、幫助你想明白自己的選擇。

但我知道你還是很難過、甚至覺得丟臉,因為你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然後你什麼都不說,默默低頭工作,抬頭才又發現過了十年。

我會陪著你哭的。

我會心疼你。我會記得你。


我的下一步是什麼?

你現在看到的文字就是我的下一步,我決定仿效瓦基、自架網站,開始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打造個人品牌。

我認為在這個時代學會「如何學習」、還有網路創業的相關技術,包含產出內容與行銷,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這些技術是「分享價值」的重要管道,而且具有槓桿作用。

一篇有價值的文章如果傳播出去,可以幫助成千上百的人,但是我的醫療技術每次只能幫助有限的病患。

對於閱讀到此的你,是否也如此認同呢?

如果你想進一步知道我架站的初衷、或我是藉由什麼方式架站的,請直接點擊連結。

若有任何的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

之後我還會分享我是如何實際利用瓦基也大推的《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與HEPTABASE筆記軟體,組織架構自己的人生。

您的訂閱發生錯誤!請重新嘗試
您的訂閱已經成功了

藉由學習拓寬視野、擁抱生活

安靜陪伴匆忙的你

分享學習的療癒力

收到最新文章更新

學習心得與生活雜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